我还活着呢
虽然活得挺郁闷。
距离上一篇 post 直接就过去了半年是真他妈牛逼,来看看这半年我都经历了什么……首先是上篇 post 写完没几天就被辞退了,刚好卡在试用期快结束的时候,理由是公司业绩不太好,为了降低成本,暂时不需要这么多人。于是我们技术部门先是干掉了一个前端实习生,然后一个后端说要去别的地方发展也就随着走了,紧接着就是我,整个部门最后只剩下主管一个人。我进公司的时候,公司在 Boss 直聘上还挂着好几个岗位,我进公司以后,后续才进来了前面说的那个后端工程师和前端实习生,然后美术部门那边也招了两个,我是不太清楚业绩和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能让我们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就经历从招人到开人。
不过有些事情也没必要过于纠结,真正需要考虑的是再就业问题。那几天就在公寓里投简历,甚至有一天出现了把 Boss 直聘当天的投递次数全部用完的情况。投了刚好一星期,去面了一个在附近做机器人的公司,结果是没有结果。好在当时租房的时候只短租了 3 个月,找不到工作可以暂时回亲戚家住着。回去后的某天亲戚就跟我说她学姐在朋友圈里发布了招聘公告,我记得当时也没跟我说具体招聘什么岗位,只是模糊地描述了一下,说是当个司机之类的,然后又说这位学姐颇有家资,家里有游艇之类的。然后如果我感兴趣的话她可以帮我联系,然后我再自己去面试。一开始我还带着开玩笑的心态想难不成是什么富婆招司机?难道我的机会来了!?结果到地方了才知道,招聘的是销售岗位……果然码农的结局都是销售和摆摊炒粉吗。
首先,销售的产品是塑料原料,具体来说就是工程(改性)塑料的粒料。所谓「粒料」就是一小粒一小粒的塑料原料,所谓「改性」就是在塑料原料的基础上添加新的特性,例如使其更加坚硬,或者是使其能够阻燃等等。这样的岗位和销售内容的组合早在十几二十年前就有了,尤其是在零几年的时候。且不说销售员,当时花点钱买几台注塑机开工厂的老板基本上都能赚到钱,注塑机在当时说成是「印钞机」也不为过。只不过入局的人越来越多了,竞争越来越大了,再加上疫情这几年,使得本就大不如前的行情更是雪上加霜。
进一步了解后我才明白,我们的办公室其实是公司位于本地的办事处,公司本部及生产车间并不在这里。而我这个岗位也是因为目前在任的同事想要离职了,所以才需要临时招聘继任的人。而据我了解,目前在任的这位前辈之所以会来到这里,也是因为之前在任的人要跑路了,如果之前的人不走,那这个岗位其实也不缺人。
总之在经过一上午和领导的沟通,以及好几天跟在前辈身后的学习之后。我就带着不情不愿、不排斥也不感兴趣的心态上岗了。然而就是因为这样的态度,再加上工作上遇到的各种糟心事,我在上岗一个月后就想跑路了,尽管在亲戚、家人以及领导的鼓励下稍微调整回了状态,但是好景不长又会再一次跌入谷底……这种反复出现的情绪低落和毫无干劲就像大姨妈一样折磨着我,甚至严重到了让我每天早上起床睁开眼睛后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辞职的地步。最终再也坚持不住,在干了 5 个多月后离开了。
当初第一天和领导见面沟通的时候,她就跟我说这个行业和这个岗位可以为我创造不小的财富,只不过需要投入几年的时间来入门,而她也到了退休的年纪,希望找个人来接班……我倒不是说她说的有什么不对,只不过这些话从她作为领导的口中说出来只会让人感觉到像是在 PUA 和画饼。既然这个工作这么好,那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相继离开?其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究竟如何?好吧,且让我回忆回忆:
- 公司(办事处)规定上午八点半上班,下午五点半下班,你必须准时上班但是不一定能准时下班。开车出差是常有的事,一周 6 天班你可能有 5 天是要出差的,我经常在没吃晚饭的情况下七点多八点钟才回到出租屋,吃个饭洗个澡就已经九点多接近十点钟了。如此工作,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说不好听的比当兵还难受。
- 全年单休,甚至就连法定节假日都会打折扣(因为工厂上班了,或者说客户上班了,所以我们也要跟着上班)。例如今年的中秋国庆假期,公司规定了 4 号就要上班。本来每天工作时间就长,现在连假期都没剩多少,感觉这就是销售人的日常了。【你这么努力工作,一定很有钱吧.jpg】
- 虽然是销售,但是仍然要了解产品特性和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有很多优秀的销售员,都是从他们的产品部门或者开发部门转过去的,借助他们原有的知识储备,就能让他们在销售路上走得更快更远。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你销售的产品和你的专业八杆子打不着怎么办?「好!勤能补拙,把本就不多的业余时间投入到对所销售的产品的学习和了解中去!」说得简单,倘若是你本身对这方面又一点兴趣都没有呢?反正我作为一个软件工程专业出身的,那些化学相关的课本对我来说宛如天书。如果你让我去卖手机或者卖新能源汽车等等这些科技电子产品的话,我还会有点兴趣。所以这就是这个工作最困难且最枯燥无味和打击人的部分了,你要在既没有行业经验,又没有专业知识,甚至还和客户有年龄代沟导致没太多共同话题的情况下,去和客户聊业务、谈天说地。我真不知道怎么谈得下去。
- 除了「和客户了解需求,把产品推销给客户」这种销售的分内之事以外,这个岗位还充斥着大量“擦屁股”的工作。比如和本就不好沟通的客户对账、催款等等。客户不好沟通就算了,这个公司里面的部分同事也是不知道该说是态度有问题还是怎样,有时候请他们协助办件事半天没回应的,真的这么难配合吗?
- 领导是个更年期女强人,大部分时候都在唠唠叨叨,她的出发点也许是好的,但是这样唠叨个没完真的很烦人。很多很简单的道理总是要重复很多遍,好似把我当成从那山里出来的野人一般,和她共事不亚于孙悟空在西行路上听唐僧问了他一路「悟空,你知不知道什么是铛铛铛铛铛?」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公司总部的老板,老板在自己出来创业建厂单干前也是某个做塑料的企业的销售员,并且他的业务能力相当不错,业绩也很好,当时已然晋升至经理,下面带着一批销售员。自己出来开公司以后,他还是会亲自上阵跑业务拉客户。「思维敏捷,思路清晰,专业知识到位,擅长沟通」,这是总部老板给我的印象。对于一个问题,他能很快给到你正确的答案和处理方式,非常爽朗,一句话能讲清楚绝对不会反复唠叨拖泥带水,非常符合我对那种创业成功中年男性的印象。之所以提到总部老板,是因为我时常在想,如果带我、培训我的人是他,比起和办事处这位更年期妇女共事,我会不会能坚持把这份工作做下去?至于我为什么不主动提出去总部发展,这里就不展开说了,经过现实考量和自我盘问,觉得不合适就没去了。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重点不在于陋室这个环境,而在于德馨的人。所以说到底,做什么工作和工作环境如何其实都是其次的,跟什么人相处共事才是很大程度上决定你能走多远。前面提到,我的领导是个五六十岁更年期的女强人,她是我们这个区域的经理,我每天都要和她打交道,她除了我前面提到的会把我当成从山里出来的野人以外,她还非常 双标 ,这是我后面在和她儿子交接工作的时候发现的。没错,和她儿子交接工作,你看,这是不是越来越有意思了,且听我道来:
- 有那么一个下午,经理叫我去楼下的肯德基买下午茶,我在自提回到办公室打开包装后,经理和我发现漏装了一个蛋挞(具体是蛋挞还是鸡翅之类的我给忘了),随后经理便开始长篇大论地给我讲道理了,说什么「做什么事都要细心」、「把工作当成自己的工作」、「不能依赖别人」之类的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我当时其实挺郁闷的,你本身就是打包的食物,正常人谁会特地去在工作人员封口前或者封口后打开包装确认有没有漏装然后再离店呢?正常人谁会这样?好,你讲的道理,我认可了,但是你有必要因此给我啰里啰唆半个多小时吗?你是真的没事干吗?这种事情一两句话带过就行了,你一口气讲了半个小时是怎样?难不成把我当成野人来教训会让你很有成就感?几个月后,我准备要离职了,他儿子过来交接工作。然后同样是在某个下午,同样是去肯德基打包下午茶,但是这次不同的是,取餐时是我和他儿子两个人一起到店去取的。取完餐回到办公室打开一看——巧了!又漏装了,这次漏装的还是一个汉堡。结果这一次,她竟然就只是对着她儿子说了一句话,说是之前我下去打包的时候也漏装过,然后就结束了。我他妈真是笑了,你不打算把之前对我讲的那些话拿出来对你儿子也讲一遍吗?为什么不呢?这不是你儿子吗?你不应该加大力度教育吗?还是说我取餐遇到工作人员漏装就是我的错,你儿子取餐遇到工作人员漏装就是工作人员的错呢?如此双标?至于她为什么不敢教训她儿子,在经历了后面的某件事之后,我想我也知道答案了。交接工作的某天下午,我和她儿子出差在外,路上她儿子在用电话向她汇报工作情况,说是我们计划再去拜访一家客户后就启程返回,汇报完了还多说了一句生病不舒服,然后她就挂了她儿子的电话,原因是她觉得她昨晚叫他吃药,但是他没吃,今天要工作了,就拿身体不舒服来说事。结果她儿子因为被挂电话就非常不爽,火冒三丈大发雷霆,立刻打电话回去把她臭骂了一顿,我在旁边听得真是乐死了。挂了电话,在去客户公司的路上,她儿子还一直在对着我说他妈的不是,以此解气。他说她这样的态度让他很难接受,他虽然说是不舒服,但是也没说不工作,他觉得他妈挂他电话让他很来火。最后从客户那里回来后,我还陪她儿子去打台球(果然公子哥有夜生活就是不一样),她后面还发微信问我她儿子还生不生气,着实是让我开了眼界。所以你现在知道为什么她不敢说她儿子了吗?因为她儿子很有可能会屌她飞起来。笑死。说我的时候倒是毫无心理负担啊,越说越来劲,说出了成就感,说出了优越感,说出了自信。
- 第二个例子是在和她儿子交接工作的某一天上午,我们准备要出差去见客户,临走前她竟然跟我说,如果她儿子开车累了,就让我帮开一会儿,别让他太累。我他妈真是无语了,我寻思你儿子去见客户走的这条逼路和我去见客户走的不是同一条吗?那我每次往返这条路都是自己一个人开的,怎么你儿子就不能自己一个人开吗?怎么他妈的到他开车你就要考虑他累不累,我开车的时候怎么他妈的不见你问过我累不累呢?你儿子开的还是小鹏的旗舰级轿车顶配的小鹏 P7i 啊,我开的还是他妈公司跑业务用的小鹏 G3 呢?双标不要太明显吧姐姐?你儿子就是儿子,人家儿子就不是儿子是吧?着实是让我开了眼界。
- 第三个例子。我这个岗位有一个工作专用的微信号,她告诉我要时不时发发朋友圈,如果不知道发什么,那就把总部老板的朋友圈发的内容复制粘贴过来发。这一点倒是没错,毕竟销售就是要刷存在感。在我任职期间,虽然数量不多,但也算是有发几条,其中有【自己出差路途中拍的风景照 + 产品照片 + 网络文案】的组合,也有纯粹的【产品照片 + 广告语】的组合。但是自从我 2023 年 10 月 18 日离开,她儿子接手工作后,这个微信就压根没更新过朋友圈。我他妈真是迷惑了,就连总部老板都需要经常发朋友圈,怎么她儿子的销售技巧是有多高超,连朋友圈都可以不用发?我在的时候就老叫我发,到她儿子了她就不管了,如此双标着实是让我开了眼界。
- 第四个例子。在我任职期间,有那么几次,当我的工作让她不满意的时候,她甚至连我平时用的数码设备都要拿出来说。她说我既然有那么好的手机(iPhone 14 Pro Max)和电脑(MacBook Air 2020 M1),就应该把它们好好用在工作上。我他妈真是吐了,我寻思你说工作就说工作,为什么要把范围蔓延到我的数码产品上呢?我之前是敲代码的,再加上我自己又喜欢这类产品,有几台好设备有什么问题吗?这你都能喷?你怎么不去看看你那败家子用的是什么设备啊?我反正是有幸进过她儿子的房间:桌面上摆的是 MacBook Pro 外接一台 LG 显示器,然后还有 Xbox Series X 、Switch 、Keychron 键盘,手上也拿着 14PM ,甚至还有一台 Xs ,然后车开的是小鹏 P7i 。所以你怎么不说说你儿子,让他把这些东西都用到工作上呢?噢我忘了,你是双标狗,那没事了。而且说到底,这些设备只要在工作上能派上用场,谁会不用来工作啊?难道你买一台手机是要放在家里当传家宝吗?你说这些话也着实是让我开了眼界。
说到她儿子就更是重量级,应该比我大两岁,但是整个人给我的感觉就像 18 岁时的我一样,工作还没开始做就大放厥词,把牛皮吹上天。当时他知道我要走了,他妈又临时招不到人或者是不想招了,某天下午就请我喝了杯瑞幸咖啡然后跟我大谈人生理想,说什么人要有远见,要有格局之类的有的没的。哥们儿,我要是像你一样也是独生子,我家要是跟你家一样有钱,我要是也能去澳洲读个本科随便花个百来万人民币的话,我就也可以像你一样在别人面前谈格局你懂吗?说了半天始终扯不到实干上,你就比我大两岁,你还真把自己当成那种四五十岁见过世间百态、身经百战,视职场如战场的成功人士一样啊?这么说吧,咱们都是同龄人,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毛病,我身上有的问题,你也跑不掉。更何况你家还有点小钱,你还是独生子,你这种娇生惯养的公子哥真以为自己成长到哪去了?吹牛谁不会啊?你要真想让自己看起来成熟一点,那就把你那路怒症改改吧。是的,这傻子还有路怒症,就是开车的时候喜欢骂别人,而且很频繁,跟他一起出差经常给我整得很无语。我寻思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你牛逼你就直接下车去跟别人当面对峙啊,你在车上骂他,他又听不见,反而搞得车上的人心烦意乱,并且显得你很幼稚你知道吗?最后再说一下他之前在跟我「喝咖啡论英雄」时说的几个非常经典的言论:
- 他说:他本科读的这个专业,回国随便都能找一份月薪过万的工作。我不知道怎么回复。
- 他说:这份工作(也就是我正在干的这个销售业务员的岗位)他要是想干,是可以干的很好的。我他妈当时差点没把嘴里的咖啡喷出来。不是,哥们儿,我要是想干,我也能干啊,问题就是我不想干啊!
- 他还说:他要是想干,他还可以把他同学叫过来一起干,一起把这个事业做大,并且还要利用好他前一份工作的客户名单,好好拓展业务。我倒不是怀疑他,毕竟交接工作的这段时间他经常当着我的面给他那好基友打电话聊天,期间就有提到要不要一起做这个工作,但最后也没看到有什么结果。
对于他的这些言论,我只能说确实牛逼,原来这就是格局,这就是境界。但是又有一点让我很费解,他说了那么多,然后在 2023 年 10 月 18 日接手我的工作后,在 2024 年的 2 月份就跑路不干了是什么意思呢?你知道我憋笑有多难受吗?不是哥们儿,吹牛这一块,说一套做一套这一块,还得是你啊。说什么拿客户名单来拓展业务,说什么找兄弟过来一起帮忙,哥俩一起创业,打造自己的事业,结果到头来干几个月人不见了?着实是让我开了眼界。所以我为什么说他虽然比我大两岁,但是整个人给我的感觉就像 18 岁时的我一样,什么事情都是先说在做,或者说了不做,搞得好像你说了你就能做到一样,真他妈幼稚……不对,仔细想想,我 18 岁时也没他这么傻逼吧,严谨地说,他现在的样子应该对应的是我 13 岁到 16 岁时的样子吧。
说回工作,在我上岗之前,我就已经从准备要跑路的前辈那了解到,他当时上岗,也是因为当时在岗的人要跑路了。也就是说,在我之前,已知的已经有两个人跑路了,而且他们干的时间都不长。然后当我在 2023 年 10 月 18 日跑路后,经理的儿子上来也没干多久,到 2024 年的 2 月份也跑路了,紧接着又来了个姓何的,干了两个月也跑路了。我为什么在离开后还能了解到这些人事变动,那是因为我的私人微信里还留着之前的工作微信,又因为工作微信的名字是「公司名称 + 业务员名字」的格式,所以只要业务员的名字变了,就可以知道这个岗位又换人了。就连我在职时,我们的客户都经常问我说为什么我们的人事变动这么频繁,我想现在大家都知道原因了。再后来,某一天我发现工作微信的名字格式已经变成了「公司名称 + XX办事处」,我猜测要么是没招到新人,要么就是人事变动过于频繁,为了不要让客户看到这个岗位总是在换人,太丢人了,索性就改成了现在这样。不过要是真换人了,微信名字改不改其实也都掩盖不住事实,到时候出差拜访客户,客户自然会察觉怎么这次来的业务员又和上次来的不是同一个人……无所谓了,反正我笑话是看够了。
最后再说说我自己的感受吧,我也知道一份工作不可能百分之百让人满意,哪怕是当小姐都要应对各种各样的客人,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无非就是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而已。对于这份工作,大部分时候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坐牢,没有一丝一毫的正反馈,从头到尾让我毫无兴致,最重要的是,干的又累又多,给的钱却不多。但是如果让我回来当码农呢,虽然在工作中也会遇到很难实现的需求或者是很难解决的 BUG ,但是钻研技术本身或者是学习知识的过程就会让我乐在其中。所以兴趣还是很重要的,如果对一件事情感兴趣,那么再多的投入也值得,非常简单的道理。当然这几个月下来我也不是毫无收获,除了对这个行业有了些许了解以外,我也在待人处事上有了一点长进,所以说了那么多领导的坏话,到最后我还是要感谢她这几个月来的教导。再不济地说,这几个月上班的工资不仅能让我活下去,还可以让我买一些愿望单上的东西。那么这个工作就没有一点好处吗?也许有吧,只不过在掂量一番过后我还是选择了离开,就说明它的好处目前还远不及我在那个位置上所受的痛苦。
总之,这半年来的回顾大概就是这样了。本篇文章首次发布的时间是 2023 年的 11 月份,后面或许还会回来补充一些想法和细节。回顾今年一整年,发现今年的历程和去年真的很像,都是过完年大概 2 月底这样从家里出来工作,然后同样是九月份十月份这样失去了工作然后无所事事最后回家等过年。或许真如老爸所说,我并不适合出来大城市闯荡吧。